明心正鉴
组织生命力咨询与教练中心
组织生命力整体解决方案咨询与实施落地;战略导向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数智化时代迅捷人才供应链培养体系、最优化组织绩效管理体系、价值导向型薪酬激励体系设计、生态型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咨询以及长期陪伴式赋能;尤其擅长连锁类企业管理咨询。
特色产品:连锁企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快速复制体系;连锁企业生态型企业文化塑造;凝心聚力高管团队/共创共赢创业团队领导力教练营(版权登记);教练式绩效管理体系(版权登记)
从小,我们就活在"木桶理论"的阴影里
2021 · April
SUMMER
相信大家都知道"木桶理论"或"木桶定律"。木桶理论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Laurence J.Peter)提出,指一只木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就是说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也可称为短板效应。
木桶理论背后的道理就是让人们去关注自己的不足和弱项,想方设法去弥补它,通过全面发展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从小到大,我们受到的校园教育就在我们的内心里深深的种草了"木桶理论",在一切以分数论成败的体制下,要想获得老师的关注和奖励、分到更好的班级、考上更好的学校,就必须每门功课都要学好,最理想的就是每门课都拿到第一甚至满分,尤其是决定人生命运的中考、高考等,一门功课考不好就会拉下整体的总分。
除了考试分数,学校还倡导我们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个都不能落下。高度竞争的社会形势让家长们也非常焦虑,在培养孩子方面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以后竞争不过别人,除了抓学习成绩,恨不得去报所有的社会培训班让孩子去学习各种特长,体育方面、艺术方面、智力开发方面、外语方面最好都要有一到二项特长,弄得孩子苦不堪言。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我们,深受"木桶理论"的影响,总喜欢和别人比较、一较长短,总是希望自己什么方面都能强过别人。每当遇到挫折或问题时,首先关注的总是自己的短板,然后就会产生焦虑、不安和不自信,还会用自负、自大来掩饰内心的自卑,甚至培养出一些不健康的心态和人格。
当然,目前国家对教育也在进行大力改革,比如可以选课、不再允许排名等,但是还是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全面发展的"木桶理论"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而且,社会上大量的在"木桶理论"阴影下长大和生活的人群形成的文化氛围,以及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是很难在短期内消除的。
更重要的是,它严重影响了我们去认知自我,发掘自己的优势,活出真正的自己。
人生策略:是"扬长避短",而不是"扬长补短"
2021 · April
SUMMER
2021·Apri
在我身边,我曾经看到过很多人,因为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不足或缺乏技能,便去想方设法去"补短",今天参加这个学习,明天参加那个培训,涉足了很多领域,也确实平衡了不少知识能力,可是仍然表现平平……
在工作中,领导们也习惯于指出下属在哪些方面做的不好、存在哪些不足,要求下属去"补短"改进.…
在家里,父母长辈们也总是告诫这、告诫那的,无非是什么方面表现的不够好,希望去改进.…
不知不觉的,我们就陷在"发现不足……,改进不足……"的循环中不可自拔,更加固化了"木桶理论"的思维模式,也频频对周围的人提出同样的建议或要求。从而,造就了一个"木桶理论"阴影下的世界。
不管你相不相信,人类的很多天性和天赋是与生俱来的,也就是说有些东西后天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你只能去适应,或者说顺应更贴切。后天去适度影响是可以的,但是只会让你感觉到不舒适甚至痛苦。比如一个性格很内向的人,通过不断的训练也会成为一个社交高手,但是在社交活动中他仍然会感到不舒服、不快乐,他最喜欢的还是一个人安静独处的时候。
为什么有些人通过拼尽全力的努力在某些方面获得了人们称羡的很高的成就,却发现自己仍然活得很痛苦、过着自己不想要的生活?为什么有些人在各自的领域击败了所有的对手,却感受不到一丝的快乐?.…原因就是他们虽然通过后天的努力改变了很多东西,但是却没有顺应自己的天性和天赋去发展。
我一直觉得,这个宇宙存在造人的奥秘,只是我们没有办法去发现。每个人独特的天性和天赋与他/她的出生时点有关系,同一个时点出生的人有很多共同的特征,但是因为出生地点、孕育环境的不同也有差异性,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属相、星座、血型对人的性格的影响确实存在共性的道理。就像一个工厂的产品,同一批次的产品最相似,哪怕是同种产品在不同的批次生产出来的也会有质量上的差异,同一批次的产品也会因为生产过程中的意外而产生细节上的差异。
教练原理相信每个人都有一颗内在的钻石,它是生来就有的,决定了人最深层最本质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决定人的一切,包括生命意图、愿景、使命、身份、能力、行为等。我也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宇宙造人时赋予的"生物芯片",它记载着每个人独特的天性和天赋,就像古人说的,有些东西是"命中注定"的命运一样!~但是千万不要理解成所有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又走向另一个极端!
另外,不断补短式的全面发展本身也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很多所谓的优点和缺点本来就是相伴而生的,是矛盾的两面,或是相对而言的。有矛必有盾,有所长必有所短!改进了一个缺点,可能会导致另一个优点也受到削弱!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扬长",而不是"补短",确切地说是通过"扬长"去"避短"。所谓"扬长"就是把关注的焦点放到"长板"(优点、强项)上,更好的去发挥自己的天赋和优势,从而激发每个人的潜能,顺应自然,顺应宇宙的规律。
组织策略:是"扬长克短",也不是"扬长补短"
2021 · April
SUMMER
2021·April
延伸到企业经营上,没有哪一个成功企业的战略是建立在"木桶理论"的基础上的。既然是战略,就一定强调独特性、强调取舍、强调核心竞争力。而这一切,又取决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其实,企业组织也是一个生命体,就和人一样,有着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类似天性),从组建开始就有着自己独有的优势(天赋),否则不可能活到现在。在发展过程中,产品、服务会变,团队会变、组织文化会变,战略会变,甚至愿景、使命也会变,唯有核心价值观是永远不变的,它决定了我们经营企业的初心!
所以,企业经营的本质就是基于企业核心价值观去设计企业的愿景、使命、战略、组织文化、团队人才、产品服务等,在此基础上去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独特的竞争优势。通过建立"优势"而不是弥补"短板"去生存和参与市场竞争,也就是"扬长克短"。一个企业不可能在所有的方面都做到强过竞争对手,全面发展就意味着没有优势!
遗憾的是,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我们看过更多的做法或管理方式仍然是"发现问题…,做出改进行动…"的传统方式,关注点仍然是基于"木桶理论"的短板和问题导向,而不是基于"激活优势及正向价值"的新型变革方式。在团队和员工管理方面,领导者们也更多运用的是修补短板原理,当大家看到的总是缺点和不足时,就会产生挫败感、焦虑感甚至担心被处罚的恐惧感,只会使团队能量越来越低,甚至产生负能量。
彼得·德鲁克认为:领导力的任务就是打造和强化组织优势,而让弱点显得无关紧要。不足是不容忽视的,但要发展和提高表现,就必须把精力集中在已经有效的部分上。
转化:从"木桶理论"到"木雕理论"
2021 · April
SUMMER
2021·April
再回到"木桶理论",为什么大家都习惯性的关注短板呢?是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心理假设:木板就是用来打造木桶的,而木桶就是用来装更多的水的!
如果我们大胆的打破一下这个假设,将注意力集中到木头本身的形状和优势上,也许你可以将之更好的利用,比如雕刻成一件工艺品,从而创造出远远高于木桶的价值。
这背后其实是人类的两种不同的心智模式的差异。
关注短板的思维总是看到无效的部分,总是从"我们有问题"的心态上开启变革,这时人们的感受通常是压抑的、焦虑的、不开心的⋯
而关注长板(优势)的思维总是看到有效的部分,总是从"我们可以做得更好"的心态上开启变革,这时人们的感受通常是充满希望、愉快的、健康的…。
反思自己的生活与职业,如果我很早就意识到自己与生俱来的天赋和优势,并在此基础上不断雕塑出自己想要的人生,那将是多么令人兴奋、高效和健康的啊!
这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哲学,我称之为"欣赏式人生"!随着我们将关注点放在自己独有的天赋和优势上,不断的认知和强化它,就会建立积极情绪比,体验到更多的生活和工作带来的价值和快乐,也就能更好的激发活力、激发潜能,形成正向的能量循环。
企业经营和团队管理也是同样的道理,当我们更自信地积累和发挥优势而不是更艰难的克服弱点时,我们更容易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