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正鉴
组织生命力咨询与教练中心
组织生命力整体解决方案咨询与实施落地;战略导向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数智化时代迅捷人才供应链培养体系、最优化组织绩效管理体系、价值导向型薪酬激励体系设计、生态型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咨询以及长期陪伴式赋能;尤其擅长连锁类企业管理咨询。
特色产品:连锁企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快速复制体系;连锁企业生态型企业文化塑造;凝心聚力高管团队/共创共赢创业团队领导力教练营(版权登记);教练式绩效管理体系(版权登记)
你公司的战略执行落地了吗?
你是否还在不停地研究或调整公司的战略,为不断跳出的层出不穷的想法而困扰,或者为找不到一个两全其美的战略而焦虑,而没有花精力去执行已经清晰的战略思路?
你的团队和员工是否还是认为战略只是创始人或老板的事,与他们无关?或者根本就不知道?甚至因为老板不断推销自己的各种“奇思妙想”,让团队越来越迷茫,直到不再关心?
也许公司已经制定了一份完整的战略报告(可能是花大价钱请专业咨询公司做的),却也只是束之高阁,但是公司实际考核和执行的目标却与之没有关联,大家仍然是我行我素、随机应变式的按照惯例做事?
你的战略还是挂在墙上的那幅画吗?
很多年前,财富杂志对全球500强公司的CEO进行了一项调查,发现70%的公司战略失败的原因是因为战略没有真正的得到执行,而不是战略本身的问题。近些年来,战略执行虽然得到了大家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在愈加复杂多变、充满诱惑的互联网和数字经济时代的动态环境中,由于缺乏战略定力或者缺乏有效的落地方法,这个问题有所改观,却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在我观察和研究的所有公司中,我遗憾地发现,80%以上公司的战略并没有得到真正有效地执行。几乎所有的公司每年都会召开很多高管会议,花大量精力去讨论和研究战略问题,制定出厚厚的战略报告或漂亮的战略地图,挂在墙上展示出来让人叹为观止。可是一年年下来,也经过了一次次讨论、一次次修改,会后却没有转化为执行计划,或是没有得到执行,或是在执行中不知不觉地变了样,自然就无法落地了。说起原因,大家往往会有各种解释,听起来都很有道理,常见的理由有三种:战略变化太快,需要快速调整,无法坚持执行一个既定的战略;战略执行不够重视,大家更关注短期目标;战略执行没有好的方法去保证。
真的是因为战略周期越来越短,战略调整越来越快吗?战略调整太快并不等于没有战略,所以不是不实施已有战略的借口。只要是战略,都可以解码并执行,哪怕战略周期只有一年。如果战略总是调整过快,快到都等不及解码执行,说明我们的战略定力太差。一味追求跟上变化,一味追求战略领先,可是导致战略没有落地,还不是等于零吗?这种所谓战略制定的领先又有什么意义呢?
真的是因为战略执行不够重视吗?一个可喜的现象就是大多数创始人或老板还是重视战略执行的,而且也极力在推进。问题是发现团队执行不到位,或者团队缺乏战略意识,于是很多创始人发出感慨,为什么团队总是跟不是我的思维,甚至怀疑团队的大局观和能力。真实的原因却往往是战略是老板自己定的,团队成员不理解战略或者存在不同的意见,导致缺乏执行的意愿和动力。
真的是因为战略执行缺乏方法吗?很多企业在战略执行上也下了很多功夫,也找到了很多的方法,比如搭建IBM的PMO战略执行项目管理体系,学习华为的战略解码体系,引进阿米巴模式等等,可是大多数还是无疾而终,最后发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团队仍然关注短期指标和短期行为。方法都没有问题,也有长期激励措施和战略指标挂钩,为什么还是没有效果呢?
其实,所有问题的根因,还是在于整个战略规划和实施计划制定过程中缺乏团队的参与和认同,也就是说战略没有达成共识。
【只有相信,才能看见】
马云曾经说过一句话:“不是因为看见,所以相信;而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虽然这句话最早并不是出自于马云,但将这句话用于形容商业战略却是马云的创意。
为什么所有的战略理论都要首先从明确公司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开始呢?这不仅仅是因为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是战略制定的原点和原则,更重要的是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可以激发人类的精神层面的意义和力量,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一个人人都相信的公司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本身就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内在驱动力,这也是战略得到执行的前提。因为相信的力量,它就会吸引真正认同的人的跟随,就会激发团队的奋斗精神,因为团队的一致努力,往往最后能够成功实现期望的愿景画面,也就是看见。
但问题是很多公司的战略只有创始人或老板一个人、或者少数人相信,只是创始人一个人心中的“愿望”,并没有转化成团队共同相信的“愿景”。在战略制定过程中因为没有充分发动团队成员参与共创,只是老板一个人在构想,或者老板过于强势让大家不敢发表意见,一味被动地表面服从,内心有好的想法也不敢讲出来, 有大胆讲出来不同想法的也被老板否决,这样产生的战略自然不会得到团队真正的内心认可,就为后续的执行埋下了根本隐患。
【只有参与,才会认同】
要想让团队真正认同的最好方法,就是在战略制定过程中让团队充分参与,进行共创,这样不仅可以群策群力,还能让每一个团队成员充分理解战略制定的背景、过程和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团队成员在参与过程中充分体验到被尊重的感觉,能够激发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经过观察,我发现对很多高管来说,他们提的建议是否获得认同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战略制定的过程他是否参与了,他表达的过程是否被认同。当他的意见没有被充分表达时,他也不愿意接受别人的观点,这是人性的特点。
虽然战略决策最终还是创始人拍板,但由于有团队成员的充分参与,通过换位思考,每一个团队成员都能够从公司整体利益出发、从创始人的视角看待战略问题,会让团队成员更加了解创始人的想法和愿望,更能理解背后的情怀和动机,更能就公司发展方向达成一致。
在制定执行方案和行动计划时,因为团队的充分参与和共创,还能提升团队的信心,建立起行动承诺。
所以,只有在战略研讨和规划的过程中,尽可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和表达,才能利用这个过程,去启发更多人的心智,获得更多人的认同,从而让后面的执行过程能更加顺畅。
【只有共识,才愿执行】
在实际执行战略时,大家是否对以下现象似曾相识:
创始人认为他拟定的战略蓝图很完美、很鼓舞人心,是管理团队行动不力;而管理团队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老板的战略不清晰、还多变,甚至缺乏可行性;
当分析原因时,各有各的看法,有人认为是流程权责问题,有人认为是考核和激励问题,还有人认为是文化问题,更有人干脆认为是老板和团队能力的问题,各执一辞,相互推诿;
老板认为,他是在为员工和整个社会谋祉,是员工没有奋斗精神;员工认为自己愿意承担责任,而且非常努力,但是往往“身不由己”,有力使不出来……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情况呢?主要的原因在于团队没有形成共识——比如公司的战略意图是什么、实现战略的主要路径和步骤是什么,行动策略以及行动计划等。很多时候老板提出的战略概念虽然很明确,但往往只是一个战略方向,对如何实现这个方向的商业逻辑和战略行动的讨论、思考并不充分和透彻,甚至没有让团队参与讨论,或者团队参与了但是并没有形成战略共识。
没有战略共识就没有战略行动力,只有共识才能激发大家的意愿和动力。战略的制定过程看起来是理性的、技术的;但实际上,它是感性的,是一个让大家达成共识、凝心聚力的过程。
湾长沙细水波澜,椰梦长廊瑞碧宽。
共识“正战略”教练营:让战略真正落地
战略规划与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尤其是公司的核心团队。为了让团队能够充分参与公司的战略制定和管理全过程,能够让战略执行真正落地,我们开发了这一系列《共识“正战略”教练营》产品,运用系统性团队教练手法为主,引导、咨询和培训等技术为辅,分别针对战略解码、战略执行、战略复盘、战略调整等四个环节开发了相应的工作坊产品,充分将战略管理专业工具和团队共创手法相结合,从理性+感性两条线激发团队参与热情和内在动力,在群策群力的同时充分达成团队共识,并更好地理解战略内涵。
至于战略研究和规划这个环节本课程没有涉及,因为通常公司已经制定了战略,无论是自己还是请专业咨询公司做的,但是战略解码和战略执行环节将引导团队进行系统梳理,弥补前期参与性的不足,并将其转化为可以落地的方案和计划。
本产品基于美国迈克尔·威尔金森(Micheal Wilkinson)的驱动力模型(如图)来进行设计战略解码和战略执行体系的共创流程。
该模型将引导我们回答四个问题:
我们现在在哪儿?
我们想要去哪儿?
我们如何到达那里?
我们将如何监控我们的进展?
并通过简单清晰的共创流程,由专业的团队教练来引导团队共同梳理和共创公司的使命、愿景、指导原则、定位声明、战略方向、具体目标、关键成功因素和障碍、策略和行动计划。从而让你的公司战略变成可以落地的目标、策略和行动计划。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正战略”?“正战略”是指经过团队充分参与共创、并达成共识,并转化为从战略规划、战略解码、战略执行和战略调整全过程方案和行动计划的战略。简单地说,就是可以真正执行落地的战略。
本产品包括以下四个团队共创工作坊: